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校师资 >> 正文
创新大学师资管理模式 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
发布时间:2011-06-17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年第5期

【摘 要】 构建基于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大学师资管理模式是创新大学管理制度、促进大学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大学传统的师资管理模式面临大学职能变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学科发展三大挑战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师+团队”师资管理模式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并以华南理工大学为案例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大学师资管理模式创新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今后我国大学师资管理模式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师资管理模式 大师 团队

 

一、导言:问题的提出

大学师资管理模式决定着大学教师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因此在现代大学制度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世界范围内的大学历史演变来看,大学职能的变化和学科的分化综合是影响大学师资管理模式的主要依据。自欧洲中世纪以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学主要承担人才培养职能,而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形态下,学科发展特点则决定了大学教师以个体工作为基础,以单项工作为主要方式。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这种传统的大学师资管理模式正面临如下挑战:

1.大学职能变化提出的挑战。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需求的变迁,大学三大职能的凸显程度有所不同。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大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以自由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型大学,注重教学与人才培养;以学问探索为主旨的研究型大学,注重发展科研;面向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型大学,注重社会服务。在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更加紧密结合,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更强大的创新辐射作用,不仅提供人力资源以及创新知识,社会服务功能更加突出并将日益重要。在此,大学的社会服务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服务”,而是利用自身在教学与科研基础上的知识创新成果,引资创办高技术公司,加速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催生、兴办新产业,承担起发展经济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任。凡此种种,都说明大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独特作用。大学职能的上述变化对大学师资管理模式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大学必须建立起能适应社会需求、引领社会发展、承担多种复杂任务的师资管理模式。

2.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出的挑战。

大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创新。随着科研任务的加重、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学科综合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及学分制的广泛推行,教师个体的工作方式已不利于旧课程的淘汰、新课程的增加、选修课的开设;不利于教师参加跨专业合作的科技项目;也不利于学生跨专业选课和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另外,各种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工程中心、重点课题组、大学创新活动中心及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实践基地等新的教学科研组织不断出现,对教师个体工作的运作模式、功能作用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3.知识的发展、学科的分化交叉融合提出的挑战。

20世纪以来,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出现高度综合化的趋势,各种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许多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多学科的联合攻关。21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和知识创新的特征之一是学科群的形成,各门学科之间、学科与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断涌现出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原有的以个体为主的工作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发展的变化趋势;若缺少结构合理、能进行科技攻关的研究团队和开拓新兴研究领域的跨学科项目团队,大学将难以组织和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和学科建设任务。

面对上述挑战,大学教师个体工作方式的弊端日益凸现。大学师资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越来越紧迫,建立适应高校发展目标、社会发展需求、科技发展前沿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现代大学师资管理模式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