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时报 2011-02-23
近年来,吉林大学按照“改革模式,建设内涵,向外开放,提升质量”的教学指导思想,围绕建设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一流本科教育,构建有吉大特色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不断深化和充实内涵,从整体上提高了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提升了学校本科教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据悉,吉大紧紧扣住“人才”为根本、“质量”为生命两个基本点,不断实践、总结,深化了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任务、环境与资源条件及措施的认识和思考,从而在全面总结近十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以“一个核心、三个平台、三种环境”为主要内涵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有效的教学运行机制为保障,实现创新性教与学的统一;以高水平专业、课程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核心,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以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学科综合环境、研究环境和开放环境”为重点,为学生成长提供多种选择和发展空间;着力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与保障机制项目、高水平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建设项目、本科专业结构性优化与质量标准化评价项目、创新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与提升项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种环境”建设与保障机制项目六个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项目,实现培养模式改革、团队培育、条件保障、创新环境和质量控制的良性互动。
吉大为丰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着力推进“三种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科综合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放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吉大在学科综合、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此,学校注重整合优势教学资源,着力加强通识教育,并制定出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方案。以2009本科培养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为契机,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全面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群与三学期教学运行的合理布局和衔接,搭建三个短学期课程平台,丰富了短学期课程资源。
自主学习、主动成才的学习方式是研究型大学教学活动的主要表征之一。由国家、学校和学院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经形成成熟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成为研究环境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2009年立项800项,2010年达到近千项,参加人数多达4000多人,提前达到2008年提出的使每届学生中的20%参与该项活动的目标。其中产生的积极效果和影响是显著的,2009年学校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得国家奖总数列全国高校第三名,2010年取得了获奖总数和一等奖均列全国高校第一的优异成绩。
开放办学是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更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吉大在2008年提出“树立开放办学理念,按照多元化精英教育的模式,逐步扩大在校生的第二校园经历、海外求学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的目标,经过两年的努力,学校已与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24所国内高校开展了本科生合作培养工作。基本涵盖了国内的顶尖高校,使“第二校园经历”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2010年交流学生达450人,通过短期交流和阶段性选派的方式使境外和外校交流本科生数达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