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教理论研究 >> 正文
西安高校日渐“没落”?四次学科评估数据可视化告诉你真相!
发布时间:2021-01-06    文章录入:gaojiaosuo    点击:[]

来源:悦西安   2021-01-05

2020年11月3日,《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正式发布,这意味着新一轮学科评估工作启动。距离上一次学科评估已过去4年有余,这4年间,许多学科在学校的重点建设下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新一轮学科评估已经被正式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高校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和推进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有关工作。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按照《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目前已完成了4轮。从第一轮到第四轮,参与学科评估的单位数量与学科数量实现了持续的大规模增长,体现出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学科建设不断推进的显著成果。

 

前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以分值排名的形式呈现,第四轮评估结果则以“等级分档”形式呈现,即按照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A / B / C三类共9档公布。
为了便于比较和可视化呈现四轮学科评估中学科水平的纵向变迁及其横向差距情况,本报道以第四轮的等级比例为准,对前三轮学科评估的结果进行了相应赋值。(注:本报道只统计B+以上学科)

 

作为教育部官方开展的评价工作,学科评估能够体现出各个学校在该轮学科评估周期内取得的发展成就,学科实力强弱、学科进步与否,这所高校相应学科在国内各高校整体中所处的位置,都能够通过学科评估的成绩大体反映出来。

同时,学科评估是评价一所高校实力的重要参考,对双一流高校的评选具有重要影响,学科评估结果表现不佳的高校可能会在下一轮的“双一流”的动态调整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社会各界对第五轮学科评估普遍较为重视。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由于中西部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高校总数、部属院校数量、国家重点学科数、“双一流”建设高校数均与东部省份差距较大。那么,学科建设方面有没有不均衡、哪些方面不均衡?

 本报道统计了学科评估工作开展以来4次学科评估中全国各地区、各省、陕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科评估结果数据,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呈现新世纪头20年中国高校学科建设成果与分布情况,探寻四次学科评估变迁背后潜在的规律与趋势。

为了了解社会公众对于学科评估工作的了解情况,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回收了有效问卷330份。根据问卷情况来看,只有5.45%的受访者对学科评估非常了解,可见公众对学科评估这项工作的了解程度较为一般。因此,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业已开始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既往四次学科评估结果进行介绍和回顾,宏观了解中国各区域、各高校的学科建设变迁情况。

2002年学科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已经经历了四轮评估周期,时间跨度长达20年。这20年恰好是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从学科评估结果来看,全国B+以上优势学科均处在快速增长之中,整体来看,西部增长最快,中部次之,东部地区最慢,其增速落后于全国。

尽管东部地区优势学科的增速落后于全国,但东部地区的优势学科数量却在逐渐拉大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甚至东部优势学科数量在全国的占比远超中西部与东北地区的总和,体现出了“恒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优势学科数量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首次超越中部,仅次于东部,体现出西部高校近年来较快的发展速度。 

 

根据发放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公众认知的全国省市区优势学科数量排名依次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陕西、广东、湖北、天津、四川、湖南等。

 

整体来看,公众认知的排名情况与实际情况大体吻合,但公众认为浙江省排名第四,位列湖北与陕西之前,这与浙江只排名全国第八的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出入。此外,湖北省在公众认知中仅排名第七,与实际情况排名高居第四也存在较大落差。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学科布局的“第一梯队”,北京、上海、江苏优势学科数量稳居前三,湖北、陕西在第四轮分别上升至第4、第5;广东进步巨大,从第一轮的13名上升到第6名。北京“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最多,优势学科的数量一骑绝尘,不仅远超其他省市,也在逐渐扩大其领先优势。浙江省排名从第一、二轮的第四名持续下降到第四轮的第八名。除浙江外,黑龙江、安徽、云南等省份整体也处于下滑态势。

在前三轮学科评估中,中西部地区优势学科数量较少。部分省份甚至长期没有B+以上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河北、山西、广西等省份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西部省份目前仍然没有高校实现获批B+以上学科。

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在学科评估的结果上与东部呈现出较大差距。除了东、东北、中、西部区域之间学科建设与发展水平失衡之外,区域内部也同样存在学科建设布局失衡现象。陕西、四川、湖北高校数量较多,高等教育资源富集,优势学科数量不仅远超其他中西部省份,甚至比一些东部沿海省份表现更为优异,这与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布局有关。总体来看,中国高校学科建设分布不均的现状较为明晰。 

 

分学科门类来看,理、工、文、农、医、管、艺在四轮学科评估中的比例总体保持稳定,各门类的优势学科数量都有所增长,其中工科增长最多,人文社科和理科次之。优势学科的增长主要在东部地区。由于参评学科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尽管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比例保持稳定,但实际上,各学科门类之间的绝对值差距则在不断扩大。

整体来看,陕西省优势学科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状态,尤其在第四轮增长较为迅猛。不仅拥有优势学科的高校数量有所增加,各个高校优势学科数也在快速增长当中。

 

2002年,第一轮学科评估时,陕西仅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所高校有优势学科;第二、三轮时增至5所,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继有学科获批B+(陕西师范大学第三轮退出);到第四轮时,陕西省共有18所高校获批B+以上学科,入选高校已不局限于“双一流”建设高校,还包括7所普通院校、3所军队院校。 从各个高校优势学科数来看,西安交大B+以上学科数量最多,且增长较快,西工大、西电两所学校增长相对缓慢。西北大学从第二轮有学科入选,西农从第三轮入选,到第四轮增长较快,分别超过了西电和西工大。第四轮陕西高校B+以上学科数排序为:西安交大、西农、西工大、西北大、陕师大、西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空军军医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

 

问卷显示,公众认为的陕西高校优势学科数量排序依次是: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电、西北大、西北农大、陕师大、长安大学、空军军医大学、西建大、西安理工。

对比来看,公众认知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首先,西农优势学科(B+及以上)数量实际排名全省第二,但在公众认知中仅位居第五。其次,尽管西电在A类学科总数与西北工大并列全省第二,但B+以上学科不敌西北大与陕师大。最后,长安大学优势学科数量较少,仅有两个,排名低于西建(5个)和西安理工(3个)两所省属院校,也低于空军军医大学(5个)。 从A类学科数量来看,西安交大以14个之多遥遥领先省内其他院校,比全省其他高校A类总数还要多1个;西工大、西电分别有3个A类学科,并列省内第二,西北大有2个,西农、空军军医大学各1个,陕师大、长安大学则没有A类学科。值得注意的是,西安科技大学与西安美术学院两所省属院校和火箭军工程大学一所驻陕军队院校均有一个学科入选A类。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陕西省3所985高校(西交大、西工大、西农大)均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所211高校(西电、陕师大、西北大、长安大、空医大)均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从学校层次来看,陕西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B+以上学科总数不敌3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相比“双一流”高校,普通高校处于弱势,直到第四轮学科评估,普通高校才拥有了自己的B+以上学科,但10所普通高校的B+以上学科总数还是比不上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与3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更是相去甚远。

 

从高校主管单位来看,省属高校处于相对弱势。第一轮学科评估中,陕西没有省属高校有B+以上学科,第二、三轮都仅有西北大学1所省属高校有B+学科;第四轮时有B+以上学科的省属高校增至9所,但B+以上总数仍然远低于6所部属高校。

 

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安交通大学参与评估的学科总数不断增加,体现出交大学科规模的不断扩大,彰显出近年学科建设的显著成果;同时,学科门类分布趋向均衡,体现出西安交大朝着综合性大学发展的总体趋势。作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的高校,交大最具优势的工科类学科占比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人文社科、理学类、医学类占比则相对有所提高。

 

问卷显示,更多公众认为西安交大的顶尖学科数量(A+)有所增加。但实际情况却是,A+学科总数在第三轮、四轮中基本保持不变,只是从前三轮工科+管理学的分布态势,萎缩至只有工科,管理学退出A+学科,暂时没有其他学科进入A+档次,顶尖学科发展相对迟滞;A类学科中,人文社科类和理学类均在第四轮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医学距离A类还有一定差距。

从西安交大具体的学科门类四次学科评估结果变迁情况来看:

 

交大工科类学科实力整体增强,强势学科得以保持。电气工程、动力工程与热物理保持在A+(前2%),机械工程保持在A档;多数学科实力稳步增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在四次学科评估中等级持续提升。与上轮相比,不乏从B类进入A-的学科,其中力学提升最大,从B到A;整体来看,41个参评学科中工科占到43.9%,14个A类学科中,有9个来自工科。 人文社科类学科实力稳步上升。作为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不仅参评的人文社科类学科数量增多,学科实力也呈现出逐渐变强的趋势。第四轮学科评估时,交大已有应用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2个学科进入 A 类、其中,应用经济学从第一轮的C+到第四轮的A-,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第二轮的B+上升到第四轮的A-。另外,哲学、社会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等4个学科在第四轮获评B-,新闻传播学首次参评进入C类。 理学类学科实力进步较为明显。数学在第一轮时仅获评C+,到第四轮已上升为A类,物理学从第三轮的B类进入B+。此外,统计学上升至B类,生物学进入B-,化学上升至C+。 医学类学科实力略有增强。但进步幅度相对较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从C类进入B类,但口腔医学等仍在C类徘徊。 管理学类学科实力有所退步。作为西安交通大学“机电动管”四大王牌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在前两轮学科评估时均保持全国第一、工商管理在第二轮进入A+。但到第四轮学科评估时,工商管理下滑至A档,管理科学与工程已下滑至A-。

影响学科评估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我们围绕这一问题对6名专家进行了采访,并对专家在回答中涉及学科评估影响因素类词频进行统计,发现:学科评估与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高校重视程度、资金投入、科技发展、教育理念、学科领军人物、高校定位等因素有关。

 

1.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支持力度: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地方政府支持力度是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所高校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

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体现在当地对 “是否足够重视高等教育作为软实力”这一理念的态度之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则会影响到地方对高校发展的支持能否落实到“真金白银”的资金与政策支持之上。随着东部地区经济越来越发达,地方政府为高校发展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大,东部地方政府对高校的资金投入远超西部,东部高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高校拓展学科门类、充实学科内涵、吸引高端人才,进而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区域之间学科建设成果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2.高校自身重视程度:

学科评估的结果与高校自身的重视程度有关。首先,前三轮学科评估工作秉承参评单位自愿参加的原则,并非强制所有高校参加。重视学科评估的高校会让所有学科参与评估,而不太重视的高校只让少数学科,甚至全校都未曾参与评估。

其次,部分高校在学科评估中为获得较好的评估成绩会采取一定策略,只让几个“精心挑选”的优势学科参与评估,或者集合几个不参与评估学科,借用其成果与力量去支持几个主要的优势学科进行评估,以期获得较好的评估结果。此外,高校领导如若重视某学科的发展,对其进行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该评估周期内这一学科水平也会呈现上升趋势。

3.高校定位与学科规模:

高校学科评估的结果也与一所高校的定位有关。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高校纷纷走上拓展学科规模之路,向着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发展。综合性高校兼顾理、工、文、医等多个学科,参评学科数量往往较多,学科评估结果较为可观。

而行业性高校聚焦于优势学科,学科规模有限,学科评估结果往往不如综合性高校。比如,西北大学作为一所省属高校,其参评学科数量与部属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西工大持平,均为26个,仅次于西安交通大学,远超其他省内高校,这与西北大学作为一个综合性高校的学校定位有相当程度的关系。

4.主管单位与办学层次

高校的办学层次与主管单位会影响到学科评估的结果。

985、211高校经过数十年的学科建设和底蕴积累,相较于普通高校本身就有一定的实力和相当的基础。而且,在学科建设当中也形成了一种“优者更优”的马太效应,办学层次高的院校往往拥有更大的平台和更好的人才,提升学科影响力,推动学科建设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前进。

从主管单位来看,部属高校是面向全国、集全国之力发展的,省属高校一般的定位更多是面向本省、本区域的。部属高校获得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力度比起省属高校来说要更多,其学科评估结果往往好于省属高校。

5.学科领军人物

一所高校学科的发展与学科领军人物息息相关。好的学科带头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一所高校某一学科的影响力。比如,前些年,交大管理学在全国“响当当”的名号,与汪应洛院士带领的学术团队一直推动学科发展有关。近年来,交大数学学科异军突起,在第四轮进入A类,也与徐宗本院士带领的学术团队近年来的努力有关。高校某学科是否拥有在其领域蜚声全国的“学术大牛”,对学科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程度影响。

6.评价指标

最后,评估指标本身也会影响到学科评估的结果。第四轮学科评估的评价指标由打分排名制变为等级制,主观打分与客观打分的比重等对学科评估结果的呈现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比如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客观打分占70%,主观打分占30%,而即将到来的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中客观打分占比下降至30%,主观打分上升到70%,主观评价的比重越来越高,对学科评估结果存在很大影响。总的来说,学科评估结果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能大体反映高等学校学科发展的水平。

从四次学科评估的结果来看,西安高校的学科发展整体“稳中有进”,获批B+以上的学科的总数和高校数量都有大幅度增加,发展趋势不断向好。但也要看到,西安高校同东部发达地区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已经正式启动,预计最早将于2021年底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届时,过去五年的学科发展情况将得以呈现。全国高校学科建设是否取得显著成就?优势学科分布现状是否有所改变?西安高校的评估结果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图景?西安交大的学科评估结果是否有新的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