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必须不断增强内在发展动力、构建文化育人环境、打造大学文化品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高等学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促进大学文化的转型升级。
解决大学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大学文化建设已成为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要担负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就必须着力解决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动力转化、文化自觉与文化主导等问题。
把大学文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近年来,通过确立校训、凝练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建设文化设施、文化景观,举办文化活动、树立文化形象,各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性成果。但是,这些显性成果并没有完全转变成为推动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在广大师生中形成思想和认识上的共鸣,没有成为师生参与和推动大学发展的价值尺度和行动纲领,没有成为引领大学前进方向的动员力量。
使大学的“理想文化”成为大学自觉的文化追求问题。各高校凝练推出的校训、大学精神、校风学风、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等,构成了大学的“理想文化”,代表着大学高远的文化追求。但是,这种“理想文化”却在某些高校变成了一种口号,广大师生并不真正追求和向往,只重视科研经费、论文数量等现象以及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等依然存在,“理想文化”没有成为大学及其广大师生自觉的文化追求和向往的文化理想。
用大学的学术文化主导大学文化的发展方向问题。我国高校一直存在着学术文化与行政文化的平衡问题。学术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建设向学术本位回归的学术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但是,大学的学术研究、学术评价依然还会受到来自行政方面的干扰,现有学术文化与行政文化的基本平衡还属于较低层次的平衡,探究性学术还没有成为大学学术文化追求的目标,学术文化还不能够主导大学文化的发展方向。
在解决新问题中实现大学文化转型升级
解决文化发展新难题,高等学校必须不断增强内在发展动力、构建文化育人环境、打造大学文化品牌,推进大学文化的转型升级。
推进大学文化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是培育校园文化价值观,增强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培育校园文化价值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形成师生共同理想信念的需要,是加强师生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师生共同目标追求的需要,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形成校园文明新风的需要。高校应通过总结凝练形成大学独有的校园文化价值观,并将其贯穿于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就业创业、学校的管理服务与校园建设等办学的全过程中,全面融人大学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等制度体系中,使之成为广大师生广泛认同、普遍接受并自觉遵循和积极践行的校园价值准则,增强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推进大学文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整合校园文化资源,构建特色文化育人环境。整合校园文化资源,是承载大学校园文化价值观的需要,是打造大学文化品牌、树立大学文化形象的需要,是构建特色文化育人环境的需要。高校应在挖掘大学历史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文化载体的基础上,对校内外已有文化资源和拟建文化设施进行充分整合,着力构建具有大学特色的文化育人环境,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教育品牌,为实现大学文化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保障。
推进大学文化转型升级的核心和关键是加强学术文化建设,打造大学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学术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文化内在品质的需要,是大学实现向学术本位回归的需要,是增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高校应把学术文化自觉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去养成、去培育、去建设,着力营造以探究性学术为主导的良好学术环境,着力形成以学术创造为第一追求、以学术研究为第一使命、以学术成就为第一评判标准的良好学术氛围,着力打造以学术文化创新为重点的特色文化品牌。
【作者简介:王永友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