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大学文化 >> 正文
漫谈大学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4-11-03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2014年第15-16期

大学作为探求真理、研究学问、培养人才的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始终贯穿在每一处,可以说,文化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办好大学需要大楼大师,同样需要文化的建树。每一所大学都有着其自身的传统和历史,有着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以及养成的精神,有着所形成的校风、学风以及好的人文情怀,无一不是文化积淀的营养。立德树人,文化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所以,重视并建设好大学的文化,对学生的培养,对教师的学养,对大学自身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大学是施之德育和智育的殿堂,所谓立德树人,既给学生以知识的传授,也给予学生品德的教诲。立德就是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简言之,是人的思想水准。德育的根本是思想教化过程,这也是做人做事的准则要求。相比较知识的接受过程,德育的过程要求复杂得多。因为思想的教育,既需要直接的教诲,实践的认知,还需要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大学文化是大学本身所包含的,既影响着对人才培养的知识教育,也影响着人的思想教育。所以立德树人,贯穿了人的思想,是思想先行,就要做到思想和知识的并重。因此,要将大学文化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就是文化的滋养,即在文化的熏陶中学养修身。基于这一点认识,大学不但需要思考教学的培养体系,同样要思考文化的培养体系,使之形成思想教育和文化滋养的结合,培养有知识和思想品格完美以及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在追求知识完美的同时,追求思想完美、道德完美和人格完美,实现有知识和有思想的统一,有文化和有素养的统一,有精神和有情怀的统一。

在近现代科学产生之前,中国的文化讲写文作诗,琴棋书画。精通多样的为“才子”,文坛上有所造诣的称之“大家”。而当中国现代意义的大学建立后,似乎有了文理之分。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以为谈及文化仅仅是文科和艺术类学校的事,似乎对于理工科学校可以不尽然。如今,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人的培养和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同样也要具有人文的素养。毫无疑问,文化对于人的成长影响至关重要,因为文化不仅完善知识性,同样有着思想的影响。人的高尚立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在文化的熏陶中得到滋养,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因而,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不是空话,而是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怎样做到大学文化建设与育人相得益彰,这需要考虑文化建设的不同视角。文化集中了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等等,人们在文化的馈赠中获取内在的涵养。文化的养德,在于文化的思想性所传递的正确的思想性和价值导向。文化的润智,则体现在科学是要讲精神和追求,讲志向和抱负以及创新的思维。从文化的知识视角,主要是基于基本文化知识的普及,如古今中外历史名著、名剧、名人以及诗词、书法、摄影、音乐等众多方面的文化知识,也包括历史文化遗产和当代文化习俗等等,受益者是以文化知识的了解掌握,提高自身文化功底为主要目的,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文化的思想视角,则需要考虑无论是论坛、讲课,还是举办文化活动,其需要凸显的是文化的思想性,受益者从中体验正确的思想观点,了解历史和当代重大事件的意义,以及从中获取的重要思考等。从文化的精神视角,是在参与文化的活动中得到的感悟和激励,激发人的抱负、视野、胸怀、追求等。除此之外,从文化的情感视角,主要是愉悦身心,丰富想象,调整心理等,增添青春的朝气和活力。当人的知识学养、思想认识、情感心理都不断在提高,就可以使德育的教化过程寓教其中而更加有了实效性和亲和力。

基于上述考虑,在文化建设中,要立足从文化的规划、文化的设施、文化的传播、文化的推进以及文化的传承创新各个方面统筹思考。但基本的要素是文化规划的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文化内涵的不断创新发展,并将文化建设融入学校的建设中,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文以养德,文以润智。

1.大学文化的设施建设

这里所说的文化建设设施,主要是指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而言,这是文化建设的基础。除了大学既有的大楼以及原有的历史建筑外,文化设施要着眼美化校园,如雕塑,园林等,增添校园的色彩,提升校园的格调,铺垫学校的人文景观,一定意义上说,校园景观对于人的心灵净化有着独特的影响。而文化场所的建设,如校史馆,艺术馆、音乐厅、博物馆,包括历史建筑物等,则可以为学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所需,学校一旦缺少必要的文化基础设施,就难以很好地谈大学文化的建设了。因此,学校的校园规划和基础建设,应当将文化设施一并规划建设。

需要强调,文化场馆的建设应当根据文化建设不同需要分类建设,而不仅仅是满足学生文体活动的开展。比如,一所大学要有自己的校史馆,校史馆记录着大学的历史和沿革,大学的人从中感悟到历史的厚重,寻找昨天,寻找文化的根,激发荣誉感和归属感。一所大学还要建设一些文化艺术场馆,像音乐厅,艺术展出和演出馆,文化和学术演讲堂等,营造文化艺术氛围,构建文化的磁场。通过功能性的场馆,引进博雅文化进校园,开展高雅艺术活动,举办书法摄影展、音乐欣赏、艺术展演、文化艺术论坛和讲座等等。大学特别是工科学校,如果学生经常能欣赏到高雅的文化艺术,更多的吸取各类文化和艺术的养分,对思想和素养都能起到不可言喻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知识的学养、丰富科学的想象、历练人的内涵品性以及碰撞思想火花。一所大学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博物馆,这既是学校文化建设中对外宣传的窗口,也是对专业教学的很好辅助。

2.大学文化的活动开展

大学的文化活动开展,是文化建设的核心。文化活动的开展.不是简单地一般性组织热热闹闹的文化体育活动,而应当立足人才的培养,起到文化的思想涵养、精神激励、情操陶冶作用。思想涵养可以想得更深、精神激励可以立得更高、情操陶冶可以做得更雅。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对文化的组织有较为系统的设计,从课堂课外,人文讲堂、思想研讨、交流互动,到艺术欣赏、典型引领、参与提高等,贯穿起文化的不同功能。一般而言,文化的思想涵养在于教育方式的知识性而形成潜移默化。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接受,形成思想烙印。文化的精神激励,是在参与文化的活动中历练培育的,学生通过各类文化的渲染,形成精神追求。至于文化的情操陶冶,则是在积极的兴趣参与中汲取文化的养分,逐步得以提升。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第一,思想性的宣传文化建设,也就是主旋律的思想教育。要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主动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结合开展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以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才等,将个人的发展成才与中国梦结合起来。第二,教学式的知识文化建设,在于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普及。依托课堂的教学环节,制定并开设模块式的文化艺术类选修课,尤其是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普及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通过讲解文史哲、政经法,厚实人文知识的基础。第三,传播式的鉴赏文化建设,起到文化建设的引领。着力打造学校独有的校史馆、艺术馆、音乐厅和博物馆等品牌效应,引领高雅文化进校园。举办专业化和高品位的文化艺术展出,举办专业化和经典型的音乐艺术演出,通过看、听、赏等,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举办文化艺术的讲堂,以名家经典引领,通过文化艺术实例赏析,提升鉴赏能力,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发挥好校内艺术专业学院的特长,举办一些文化艺术展等,丰富校园文化艺术传播的类别。第四,开放式的国际文化建设,借此不断扩大文化交流。积极寻求国际文化交流合作项目,促进中外大学文化双边交流,拓宽文化的大视野。举办富有学校特色的中外文化内涵的暑期学校和夏令营,增加学生的中外文化交流实践。第五,自主式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大学文化建设的特色。建设好学生文化艺术社团,每年固定举办学校特色文化节,演出几场学生自己的节目,发挥带动作用。举办有文化内涵的丰富多样的学生嘉年华活动,动员学生参与,增强学校文化气息。办好启迪思想的学术文化型的讲堂,加强学生文化的理性思考和知识面的提升。弘扬学校的特色文化,宣传校内人物和校外杰出校友事迹,激发情怀,增添专业的认知。

3.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

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大学文化的传承首先要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不了解不熟知自己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就谈不上文化的继承,也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的传承也要体现学校自身的特色,以文化反映的价值导向、精神追求作为大学文化的主线。大学文化的传承要注重打造品牌和经典,注入学校的文化精神和传统,融入学校的文化活动中,在进行入学教育、毕业典礼,举办文化节日,开展纪念活动中,嵌入学校的历史,使其历久弥新,让每个人感悟得到,说得出,记得住。文化的传承要及时挖掘总结,提炼学校文化建设的品牌,涵盖大学的精神和特色。同时,加强学校文化的研究机构建设,学用相兼,培养掌握较高人文知识并熟悉了解学校文化特色的研究人才。在大学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提升文化的感召力,努力营造大学文化的磁场,让每个人都能感悟到文化的精髓和影响力。

文化的创新是时代的脉络,大学文化的创新要重视文化方式的创新,更要重视思想文化的创新。所以,一方面,借助学校的学科优势,推进科技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内容创新,形成文化创新的发展;另一方面,紧扣时代的发展要素,传播当代的先进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传递正能量,使得大学文化不仅在学生的培养上发挥作用,而且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同样发挥作用,以此展示文化育人的功能。还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接文化内涵的科研项目,让科技给文化插上翅膀,推出新的大学文化形式,并在新的平台上,打造大学自身特色的文化产业,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形成向社会的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