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校师资 >> 正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促进教师能力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10-04-30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09-12-0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高度重视教师能力的发展,努力营造尊师重教、和谐发展的氛围,有利于教师能力全面发展的工作氛围,在教师岗前培训、跟踪培养、质量评价、教学优秀评选等方面实施规范、严格的教学管理运行措施,在教师启发式教学能力、学生创新式学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持从源头抓起,注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学校根据发展目标和规划,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中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发展党员工作,逐渐形成以岗前培训为基础,以教学管理为中心,以指导培养为保障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取得显著的效果。

以岗前培训为基础,坚持师德教育和业务能力相结合。学校每年在开学前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师德师风、教学工作规程、课堂教学艺术和教育教学方法等。通过岗前培训,使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明确规范的教学规程,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坚持教学规范与教学艺术相结合。学校通过邀请国家教学名师北京师范大学王静爱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科技大学郗安民教授等人开展“教育创新与中华崛起”、“现代高校教师形象及教学艺术”、“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专题讲座,从不同角度、层面拓展青年教师的视野,不断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以指导培养为保障,坚持沟通交流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学校召开新老教师座谈会,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同时学校还在培训结束后,组织参训教师交流心得体会,并编辑成书,到目前已公开出版8册,共计64万余字,为青年教师充分交流思想、切磋教学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坚持跟踪培养,注重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

学校在教师培养中,不断坚持“放与导”、“传与带”、“教与评”结合,通过构建指导机制、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等,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使教师得到锻炼,教师感受到教学、科研工作的苦与乐,充分体会到教师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努力做到“放”与“导”相结合,构建开放式的指导机制。学校采取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通过院(系)领导和同行、教学督导员跟踪听课、重点培养等措施,培养教师理解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艺术的能力、教学风格多样的能力,在精心指导下抓好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体现实践与指导的相互统一。

努力做到“传”与“带”相结合,构建贯通式的考评机制。学校聘请多位教学督导员,不定期到教学一线参与听课、评课,重点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学督导不仅把跟踪点聚焦到新课程和新教师身上,同时还把帮扶工作扩展到评教“中及以下”的教师,覆盖面广、针对性强,体现督导与考评的相互统一。

努力做到“教”与“评”相结合,构建科学式的激励机制,学校每年开展教学优秀评选,和工会、院(系)以及学生联合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同时学校编印优秀教师教学心得体会,正式出版《旭日蓬勃——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教案选》,把每个教师的特色提供给全校教师,变成学校的集体财富。

三、坚持教学质量评价,注重教师启发式教学能力的促进

学校坚持每年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全面评价,从手工填写、光标阅读直到学生网上评教,不断修改和完善评价体系和样本采集、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结果反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教学评价特有的调控和导向功能,形成人人关心和支持教学工作的良好风气。

学校还专门召开师生座谈会,增强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大讨论,开展教学反思,同时以实施启发式教学为突破,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在一线骨干教师中进行调查发现,启发式教学得到全体教师的高度认同,有78.6%的教师反映会经常主动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有87.2%的教师认为能主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善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热情和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学校通过以教师能力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实践,为教师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截至目前,学校共有11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余位青年教师获教育部新教师基金课题资助,1个党支部和2个优秀个人获北京高校党建工作表彰,2个集体和6名教职工获得“首都教育先锋”荣誉称号,主持或承担“973”计划项目2项、课题7项,“863”计划课题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4项,发表科研论文共计3250篇。学校将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师成长发展环境,促进本科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