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10-28
不久前,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中,89.1%的人感叹当今好老师不常有。这一结果,引起不少网友关注和讨论。有网友表示,在教师资格认定、选拔和考核过程中,缺乏对“师德”这一重要指标的考察。
为何当今好老师不常有?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发起的另一项调查显示(8803人参与),41.4%的人认为,当下的教师资格考试很难筛选出真正的好老师,仅16.6%的人对此持否定态度。受访者中,“80后”占56.6%,“70后”占24.0%。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大四学生黄飞,已经通过学校开设的教学设计课程。他只要再通过明年3月北京市教委统一组织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就可以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书。
对于“好教师标准”,黄飞心里有一把尺子——“爱岗敬业”、“真正关心学生”。“不过,这些内容在目前的教师资格考试中,很难体现出来。这只能靠招聘单位的火眼金睛了。”
调查显示,38.0%的人认为,当下社会过于重视对教师知识和技能的考察了。而此次民调中,公众选出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最应设立的三项标准分别为:“爱岗敬业”(73.4%)、“心理健康”(67.8%)和“作风正派”(67.1%)。接下来才是“专业知识过硬”(59.1%)和“教学技能娴熟”(58.4%)。
“在对教师进行资格认定和选拔时,判断他是否真的热爱这个职业很重要。”刚刚走上讲台的成都某中学教师邱英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决定了从业者需要付出比一般职业者更多的爱,倘若自己不热爱这份工作,很难尽职尽责,更别说担当“为国育才”的重任了。
调查中,68.6%的人认为,现在教师缺的是“德”,而不是“证”;56.1%的人觉得,一次认定、终身有效的教师资格考试机制不合理。另有43.8%的人表示,教师资格考试如果不能筛选出有师德的教师,还不如取消。
今年6月,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刘要悟教授,在《教育测量与评价》杂志上发文呼吁:心理素质测评应纳入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如今美国采取了教师资格更新与继续教育挂钩的方式,促使教师获得专业上的成长;2009年4月起,日本也开始进行教师“更新制”改革试验。
我们应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调查中,74.4%的人期待将“师德”列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标准;65.5%的人提议建立“退出机制”,淘汰不合格的无德教师;54.8%的人表示,学生评估不能只是“花架子”;59.5%的人认为,鼓励第三方专业机构加入教师评估机制。
在北京一所区重点中学从教的刘蔚告诉中国青年报,目前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仍集中在数量上,“学校看重的是教师上课的数量,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的数量,以及所教学生的成绩。而学生对教师的评估,学校基本上没有采用。”他说,对于教师“师德”方面的内容,多数学校没有硬性规定,目前只能靠学校的氛围来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