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校师资 >> 正文
教师要过“工程实践关”
发布时间:2013-09-30    文章录入:    点击:[]

——福州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培养高水平工程实践型教师纪实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3-09-30

由于体制问题,大部分工科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没有经过实践训练的老师怎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呢?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福州大学整合相关职能机构,并将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相应专业的新上岗教师,不仅要过教学关、科研关,还要进企业过“工程实践关”,培养高水平工程实践型教师,做足大“工”字。

和大多数四五十岁的老教师一样,福州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有一批这样的老师,他们年轻的时候进过工厂下过车间。他们发现,企业的工程师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讲出来的话都是技术话,但同时又可以把复杂的理论生活化。如果我们的高校教师,尤其是现在的年轻教师也能够把这些复杂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学生怎么会不愿意听、不愿意学呢。而工程实践不仅对教学,在科研上也能够锻炼高校科研工作者的胆量,因为已经到了生产的最前端,得到了实践的历练,会觉得很多前沿的东西如果你做不了,别人也同样做不了。

这种科研上勇为人先的胆量和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恰恰都是现在大多数年轻教师所缺乏的。福州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的领导们深切地意识到,因为长期以来的教育制度,使教师培养已经固化为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博士毕业之后,直接来到高校做教师,没有走进工程的机会,没有工程实践背景的老师怎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

进企业真枪实干

在反复思考和多次走访企业之后,福州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大胆提出了“学校-企业-学校”的三明治式的培养模式,在教师缺编的情况下,鼓励年轻教师到企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强在职教师尤其是刚入职的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依托具有地方工程特色的行业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工程实践型博士后教师,期间减免二分之一的工作量。

2011年8月,学院来到全球产品门类最多、规模最大的液压成型技术和装备供应商之一——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就高校年轻教师进企业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工作平台相关课题和研发项目进行洽谈。同年12月,机械学院派驻4名年轻教师进站工作。2012年4月又有一名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参与进来。

作为传统的工科专业,为了将大“工”字做足,福州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在学院给这些年轻的博士教师们配了既具有工程基础又有扎实理论功底的博导,企业也相应地配备了高工级别的博导,同时培养这几名博士后教师。与此同时,企业里配有技术队伍,加上学院的博士生队伍,这样就形成了校企双方两边金字塔型扎实的技术力量团队,而在前面冲锋陷阵进行技术攻关的就是这几名年轻的博士后教师。

作为一家植根福州、快速发展并有着近千名员工的技术型上市企业,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给这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博士们一个真实的平台,可以让他们将自己学习多年的知识真刀真枪地操练起来。这种依托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培养模式,不仅让这些年轻的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更有实践性和目的性,也在工程项目实践中逐渐找准了个人的科研发展方向。

带着问题去课堂

陈晖作为学院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的第一批4名年轻博士后之一,担任学院液压与气动技术主讲教师。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经历,让这个年轻的80后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站在讲台上,在乎的是怎么把书上的东西讲清楚,而现在我更加侧重告诉学生,将来你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我们今天课堂要解决的。带着问题去引导教学,也让学生从中培养一种问题意识。”

除了有意识地培养问题导向型的学生,在课堂中,陈晖老师总是不忘将本地机械工业界的特色讲给同学们。“这些身边的企业的变化,会让学生对专业有更深的了解,并能看到本地区机械行业急需要他们这样的人才,使学生热爱机械这个行业,作为老师就会更有成就感。”

相比于陈晖老师,杜恒老师较晚一年参与到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课堂上,他常常对学生讲:“只有到一线被油喷一下,才能知道液压到底是什么。换句话说,你被喷的油越多,你的水平就越高。”作为年轻的硕士生导师,杜恒和陈晖也常常带着自己的学生奔波在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一线的车间和实验室。“到了企业,深入到项目的第一线,首先发现自己缺得很多,第二发现原来液压专业是这个样子的,会发现做问题研究的乐趣。”杜恒的硕士生深有感触地说。

先“立地”后“顶天”

和大部分年轻的工科博士教师一样,当从学校毕业又到学校工作,陈晖面临着和大部分年轻的工科博士教师一样的困惑:“科研很难从博士持续,即使持续也很难超越博士时期的导师。如何寻找一个既根植于我们本地又对个人有发展性的科研方向,是我们很多刚刚参加工作的博士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对此,作为地方高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福州大学向年轻教师们提出了“先立地再顶天”的概念。所谓“立地”就是要根植于福建省本地特色,找一家本地企业做依托,在企业的工程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提炼科学问题,才能实现科研路上的“顶天”。而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正是这样一家扎根于福州本土的机、电、液一体化压制成型装备领域唯一一家具有多门类、多规格产品体系的领军企业,为5位刚加入机械学院的年轻教师创造条件和精心设计了培养方案。

在培养高水平工程型教师的过程中,福州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始终不忘科研这个指挥棒。年轻教师刚参加工作很难拿到国家大的基金项目,而他们又有满腔热情,学习了十几年的理论知识,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平台展示他们的能力,而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的形式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可以施展才学的平台。

从博士期间就跟着导师一起下企业做项目的杜恒老师则认为,眼下对于他们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两条腿都要走,既要兼顾到企业工程项目的紧迫,又要兼顾到科研的理论深度。“工程界一些颠覆性的原理创新、技术的变革对学术的影响非常巨大。倘若能够把工程上的东西有机会提炼成科学问题再推广开来,这种辐射力量是强大的,这需要我们一代一代高校年轻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如今,高水平工程型教师培育新机制在福州大学已经全面启动。在这个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地方高校,下一步将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根据各学院的专业特色实施“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每年拨专项经费,要求工程类专业每年均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企业的研发设计等工程实践活动,对相应专业的新上岗教师,不仅要过教学关、科研关,还要进企业过“工程实践关”,以培养创新型国家需要的高水平工程实践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