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教育教学改革 >> 正文
提升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论略
发布时间:2011-06-21    文章录入:    点击:[]

—基于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的思考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2010年第8期

摘要:工科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要求其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但是,我国工科研究生从事科研训练的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因此,应加强科研训练,实现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 研究生; 培养; 质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需要通过人才来实现。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渠道,而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在研究生扩招的压力下,如何加强研究生,尤其是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科研水平现状分析

工科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它要求工科研究生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锻炼,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应在本科的基础上跃上更高的层次,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上一个台阶,使研究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工作中担当重任。基于此,笔者认为研究生培养应与科研紧密结合,通过参与科研训练锻炼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但是,我国工科研究生从事科研训练的情况并不令人乐观:从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情况(自然科学)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不够广泛,如2002年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用发展的研究生有61361人,仅占研究生在校生总数的21.73%;另外,研究生参与科技服务实践活动也明显不足,2002年参加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其他科技服务的共计14 444人,仅占研究生在校生总数的5.11%。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研究生扩招后,硬件资源缺乏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而作为高等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也以平均每年30%左右的速度扩招。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各培养单位的师资力量和经费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反映在研究生培养上,就是实验设备不足,空间不够,研究生从事科研的机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实力有限,原本各高校的实验室、设备器材就缺乏,在扩招之后,硬件设施更是难以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二)重理论,轻实践

工科类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学科。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具体实验中体会和内化书本知识,可是,目前大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很重视理论教学和论文研究,在培养体系的设计中也着重对这两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而对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长期以来,在研究生培养中对工科类研究生的公共实验基础、公共技术类课程教学不够重视;教学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设置欠合理,且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无法满足科研及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观念滞后,难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

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的培养大多局限于传统实验教学中的操作性能力、满足于动手操作和验证理论的模式,而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的科研训练很少,从而使得工科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实质上的提升,不能为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实质性的力量。正是由于以上诸多因素,使得诸如学历和能力不成正比,部分研究生由于工作能力欠佳毕业即失业,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工作岗位等现象比比皆是,从而令我国目前研究生培养方式备受质疑。基于此,笔者认为,改变传统观念,紧密联系地方建设实际,以科研训练为抓手,把研究生培养纳入国家科技体系,形成一体化的培养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最终使其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二、培养创造力:研究生教育的核心

美国学者梅黑幽在其专著《研究生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改革》中阐明了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他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教育阶段,研究生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发展智力,而不是进行机械的训练,因此应该把研究生教育看成是对学生在科学探索方面的教育”。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新和创造,它表现为对现有事物的更新与改造,也表现为独创和首创。独创和首创的成果,一般属于前人不曾有过的,前人不曾提出过的,前人未曾涉足过的领域,它既包括发明、发现和创造产品、材料,同时亦包括人们提出的观点、思想、理论等等。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更新与改造虽然整体没有达到首创、独创的水平,但它表现为局部的首创、部分的首创。因此,创新与创造不仅是研究生教育要达到的一种水平,而且创新、创造的意识与精神,创新与创造的方法和能力,更是研究生教育的内容,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

早在1862年,哈佛大学的一位著名学者托马斯·希尔就曾说过:“如果我们学校的天才只被限于知识的灌输,而不是为拓展知识做出贡献的话,那么现在是我们成立一个新机构去拓展知识的时候了。”正是本着这种开拓精神,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立了。研究生教育从创建之初也就被人们赋予了科研的使命,开拓、创新成为它内在品格。

美国人给研究生教育下了许多个定义,诸如:研究生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探索研究的途径,开发学生的智力,它是引导学生去探究的一种教育;研究生教育,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如专业和探索精神的要求更高;研究生院在安排研究生各种活动时应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即必须有利于研究生探究精神的形成和发扬;研究生学习计划的制订必须考虑到研究生的长处和优势,使其智力和所学知识达到紧密结合,使之最有利于研究生探索能力的培养等等。但是纵观以上诸种观点我们不难发现“重视研究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乃是各种观点的精华之所在,而“探究能力”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素质。反之,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培养研究生的创造力。研究生培养只有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的培养方式也就是在此找到了结合点。

美国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创造性研究的素质,从新生录取这一点上就可窥一斑:一般情况下,美国学校选择候选人时,不仅要看申请人的学历、学位、教授推荐意见、考试成绩和社区服务经历等“常规”条件,还非常重视通过面试、加试、笔试等方式来考察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应变适应能力等素质;并且申请风格也可以多种多样,那些以独特方式申请的考生往往会受到教授特别的喜爱,因为教授认为那是具有创造性的表现。此外,课堂上美国教师普遍重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授课多采用“讨论课”的方式进行,“习明纳”(Seminar)即是一种极富特色的授课方式。举办“习明纳”的教师一般都对某一课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具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简单说明其研究情况,再由大家提问,他本人进行解答后,大家共同讨论。“习明纳”这种教学形式对启发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培养创造型而不单纯是知识型人才,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而这种人才培养的最佳的方式就是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

三、科研训练:工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的培养包括基础理论的学习、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应是建立在本科基础之上的一个更高的理论平台,应该满足研究生培养目标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以及专业知识,这些主要可以通过课程教学来完成,而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则有待于在科研训练中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因此忽视任何一方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国的工科研究生教育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基于我国研究生教育较注重理论学习的实际情况,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工科研究生教育,更要突出科研训练,实现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加强从科研意识、方法、精神三方面培养研究生

科研意识、方法、精神对于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研意识是指科研主体对科研的重要性、内涵、本质及内在规律性的认识。简单而言,科研意识就是指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具体来说,包括创新意识、攻关意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精品意识、法律意识、协作意识等。研究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对于研究生从事科研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训练,首先要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意识。研究生科研意识主要包括研究生对科学问题的基本理解能力、对所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对所研究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等方面,它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即在课程学习阶段要加大文献阅读力度,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锻炼其对科学问题的基本理解能力;确立研究课题后开题报告的撰写和评价过程中要求研究生要有明确的科研思路,锻炼其科学思维能力;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要学会针对具体问题形成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与正确的科研方法的掌握是分不开的,基于工科研究生强调实践能力这一点而言,掌握研究课题的选择方法、科学的实验方法、论文的写作方法、学术报告的陈述方法等显得尤为必要。如论文选题就要求研究生牢牢把握选题的重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原则,其重要性体现在是否有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可能性体现在所提出的科学思想是否与现有的知识相矛盾,是否可能获得有意义的结果;现实性则是指是否有现实可行的而又可望成功的具体研究方案。

科研精神是研究生从事科研训练的有力支撑。这其中既包括研究生在从事科研过程中所需的坚韧毅力,又包含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个人创造精神的培养。而这些的获得既有导师潜移默化的人格魅力影响,同时也需研究生个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

(二)鼓励教师申请科研课题,为研究生科研创造条件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科研在其学习过程中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但鉴于导师不同,其课题数量和质量亦有不同,而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和质量。因此,学校应鼓励教授、副教授、研究员等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竞争去申请科研课题,争取获得科研经费,在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中把培养研究生作为重要任务,并把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要鼓励已有科研课题及经费的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及可能,招收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学校应通过对教师的考核制度及奖励办法来调动教师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通过获得有足够科研经费的科研项目来培养质量高、数量较多的研究生,而不应不考虑科研经费来源,不重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片面支持教师多招研究生。这是研究生参与科研训练的又一重要途径。

(三)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所谓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就是建立企业和院校(研究所)之间的沟通渠道,形成集研究生教学、课题研究、就业于一体的培养模式。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日益扩张,大力拓展和挖掘各种现有或潜在的教育资源已成为解决当前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事实证明,产学研无疑是一种非常优质的研究生培养资源。它可以根据工科研究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因素,通过教育系统与企业之间更紧密的协作和合理分工,推动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目前各级政府科技部门(如浙江省)对工业技术研究攻关、开发各种项目的申报要求已逐步转移到以企业为主体的政策导向,同时鼓励更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充分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促发展;这些无疑为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提供了很有利的外部环境条件。

综上所述,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对于高校而言,可以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感受实际科学问题。以企业为主体,使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成果由企业转化为新技术产品,同时在实施转化过程中激起研究生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意识,促其学习创新方法和技艺,因而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如,东华大学的恒逸研究院今年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还没出校门就被“哄抢一空”。这家培养服装材料方面高层次人才的研究院就是由东华大学研究生院与企业联合成立,由企业出资,学校与企业联合制订培养计划,培养纺织材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企业的技术人员定期为学生授课,并且把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带到研究院让学生思考。博士生所做的毕业论文还为企业解决了长期无法解决的难题,而这些硕士生和博士生们因为在学校期间所做课题既有学术深度,也有应用价值,到社会上深得好评。又如上海交通大学与宝钢集团签订协议,宝钢研究院中的32名首席工程师从今年9月份开始担任交大的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与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学校将通过这一措施解决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中缺乏有实业背景人才的问题,同时,也为企业储备高层次优秀人才提供便利。

总之,在大力提倡创新能力培养的今天,通过科研训练培养研究生,把研究生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既有利于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又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高层次创新人才,应该值得我们重视和探索。

项目来源:河北科技大学校立项课题“提升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L200787。

作者简介:朱静然(1980—),河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