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网站
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教授 傅水根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重在知识传授,因此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各项得力、有效的措施,将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我们知道,能力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教育途径予以培养的,人的潜力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被激发出来的。但能力如何使用,则在掌握能力的人身上。诚然,德才兼备的人拥有“健康能力”,可以当骨干和核心用;有德少才的人也可以放心用;而有才无德的人拥有“不健康能力”,必须慎用;无德无才的人则很难用。因此,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有能力,而且是拥有“健康能力”的人。
一、“健康能力”的概念
随着党和国家反腐工作的加强,我们不难看到,全国每年都有一批“能力”强的贪官被拉下马,每年都有一批“能力”强的高管被起诉,每年都有一批“能力”强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学术或其他行为方面违法乱纪。当然,其中也有不学无术,或能力不强的。这就说明,只有“能力”并不能使掌握“能力”的人健康地为人民、为社会谋取福祉。总有一批人希望将自己的“能力”凌驾于公众或他人利益之上,“不健康”地行使“能力”。或者玩弄手段、巧取豪夺;或者制造内耗、进行折腾。这是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相抵触的。
所谓“健康能力”,指的是具备“能力”而又能“健康”地行使“能力”,无论身处基层,还是身处机关、企业、教育、学术领域的领导岗位,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健康”地行使所具有的“能力”。
提出“健康能力”的概念,并不等于说以后就不会出现贪官,就不会出现腐败了,而是希望我们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明确“能力”所具有的两重性,使我们更加有意识地强化素质培养、重视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锤炼“健康能力”,自觉地抵御不健康行为,成为德才兼备和拥有健康人生的人。
二、构成“健康能力”四个关键要素及其关系
我们培养的人才具有“健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人才的健康能力强,才能将我国尽快建成创新型国家;人才的健康能力强,才能使我国尽快发展为世界强国;人才的健康能力强,不仅能抵御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还能大大减少内耗、减少折腾。那么,“健康能力”是由哪些关键要素构成的呢?仔细分析,由下列四大关键要素所构成:
1.关键要素之一 ——知识
知识帮助我们认识主客观世界,是人类“健康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是人类长期对自然(包括人本身)和社会共处、探究与斗争中所积累的产物,是对主客观世界认识的基础。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愈广博、愈深入,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了解、把握也就愈深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也就愈透彻,也就愈容易把握住人类自己。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道”就是知识,就是经验,就是规律。从这点出发,“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并没有过世。《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为什么长盛不衰,也正是这个道理。然而,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死的知识用途不大。因此,一定不能读死书,一定要掌握活的知识,或者将死的知识用活。这就必须参加实践,用好用活知识。而要用好用活知识,并发现新的知识,就必须发展几乎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
2.关键要素之二 ——思维(深度思维)
思维能力,是人类在与自然、社会的长期实践乃至长期搏斗中逐渐演化与发展出来的,是人类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最重要的能力。它反映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反映出人的创造性。人类要掌握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就要从所实践和观察到的表象中找出规律,悟出本质,归纳哲理,反过来顺应各种客观规律,指导事物的发展进程。
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于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能停留在完成任务的表层。如果做事停留在表层,虽然任务完成了,但却很少在思想深处有所收获。要有真正的收获,应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探究其中更深层面的东西,探究其中的物理、事理、情理、法理和哲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要从物质世界的有形中抽象出精神世界的无形来。这是比完成工作任务更高层面的东西。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深度思维。
深度思维,不仅可以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而且到一定阶段,可以发展出对事物的预见力和洞察力。处理复杂事物,处理不存在标准答案的问题,处理不确定性问题,处理开拓性问题,就需要较强的预见力和洞察力。掌握了深度思维的方法,无论我们工作在任何领域,横向可以拓宽,纵向可以深入。无论做什么工作,处于什么地位,都可以做出出色的成绩。要发展深度思维,就必须及早投身于各种实践。
3.关键要素之三 ——实践
人类本身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知识的发展,生产知识的发展,工程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活动。我们知道,实践具有对知识的探究与发现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科学实验的实践,我们各学科所掌握的极为丰富的知识从何而来?实践还有另一类重大作用,就是对制度、设计、计划、方案、战略、战术的实现具有检测与反馈作用。新中国成立后60年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如果没有实践,我们的设计、计划、方案、战略和战术,怎样才能实现呢?没有实践,怎样才能了解我们的设计、计划、方案、战略和战术究竟好与不好呢?
实践是内容最丰厚的教科书,实践是贯彻素质教育最好的课堂,实践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源泉,实践是心理自我调理的一剂良药,实践是完成从简单到综合、知识到能力、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实践能够探究和发展知识,实践能够使我们深入思维,增长智慧,发现真理。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素质,我们就不能保证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下,在面对酒、色、财、权的社会氛围中,始终坚持我们的信仰和价值观。
4.关键要素之四 ——素质
对于素质,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到目前为止,很难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对普通人来说,提到“素质”二字,都大体会有所指。本文所提及的素质,就是建立在常人、普通人理解的基础上,而不赋予其他特定的含义。
素质是“健康才能”结构中最核心的要素,对个人的健康人生起着综合保障作用。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在人生的旅途上,都要经受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素质好的人,在社会环境比较复杂、经济活动比较活跃的情况下,能够鉴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什么是对国家、人民有害的。在明辨是非、对错、得失的情况下,能够不避风险、不放弃原则、不计较个人得失,及时做出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决定,这就是具有优良的素质。
由此看来,在“健康能力”构成的四个要素中,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实践是核心,素质是保障。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作用,思维对主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实践对知识的探究与发现,以及对制度、设计、计划、方案、战略、战术等的实现、检测与反馈作用,才能挖掘出人的潜力和创造力,并实现个人丰富多彩而又充实、健康的人生。
高等教育只是给了我们成才的基础。究竟是不是才,还要在毕业后经受社会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因为人才成长还有其他两个重要方面,这就是个人是否建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参加工作后的自我修行,以及社会能否提供合适的舞台。当然,在这个舞台上表现如何要靠个人的努力。“健康能力”的培养也是这样,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必须经历终生的修行。人在社会中,外在的优良因素可以影响“健康能力”的成长;而外在的不良因素同样可能影响“健康能力”的成长。因此,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长期警惕,不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当我们掌握了“健康能力”,我们人生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智慧和真理,是社会义务与责任,而不是权势与财富。在追求智慧与真理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拥有权力与财富,但是我们懂得如何正确地使用权力,懂得如何正确地使用财富,来为社会、公众谋求最大的利益,使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明白了“健康能力”的核心要素,并学会处理好四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难道我们还怕没有创造力吗?难道我们还怕没有丰富多彩而充实、健康的人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