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学校长论坛聚焦高等教育未来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10-11-16
花城广州,2000多年前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堪称亚洲文明交流的桥梁,也是世界文明交汇的动脉。11月12日至14日,在亚运会举办之际,中国教育部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了亚洲大学校长论坛。
据介绍,这是首次由政府牵头举办的亚洲地区大学校长论坛。来自印度、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叙利亚、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等23个亚洲国家的80多所知名大学的校长聚集广州,畅谈亚洲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亚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要推动力量
据有关统计,亚洲高等教育注册学生数占世界高等教育注册学生数的44.88%,毕业生数占世界高等教育毕业生数的45.87%,地位举足轻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能没有亚洲的参与,亚洲大学理应在全球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分析:“亚洲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具有良好的条件。首先,大环境相对平稳,和平与发展成为共同主题,为大学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历史文化传统相似,不少国家之间有着长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交流历史,长期以来睦邻友好,为大学间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历史文化基础;再其次,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亚洲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为大学间的交流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吉林大学校长展涛说:“长春是东北亚的核心城市,我们在长春讨论的是东北亚,目前,吉林大学有许多合作学校,但来了广州以后,发现还可与更多亚洲的大学合作,比如印度、菲律宾等国家,令人非常期待。”
韩国高丽大学校长李基秀说,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多种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将会受到重视,如“高校—企业—政府”间的合作正给我们带来重要改变,“高校—高校”的合作也将促进“企业—高校”的合作,使之适应未来的巨大改变。随着亚洲经济蓬勃发展,亚洲的高等教育同样已经进入了突破性的发展周期,需要更加开放,更加注重合作,摆脱过去那种封闭的系统。
印度韦洛尔科技大学校长威斯瓦那森认为,到2020年,亚洲高校与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及合作将帮助亚洲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崛起,这将有助于亚洲高水平人才和劳动力在各国的流动,寻求全球性的机遇。